清嘉慶元年(1796),福鼎茶農采摘菜茶的壯芽,創(chuàng)制了一種茶葉。它形狀似針,白毫密被,色白如銀,遂得名“白毫銀針”。茶葉界公認的現(xiàn)代白茶就這樣誕生了。
1885年,茶商陳煥將福鼎大白茶從太姥山移植到柏柳村后,便改用福鼎大白茶的單芽試制銀針。
1880年,政和當?shù)亻_始大量種植良種大白茶樹,到1889年,才正式開始采制白毫銀針。
采摘嚴格,數(shù)量有限
白毫銀針,即茶樹的芽頭,每年的產量僅是壽眉的十分之一。它的采摘時間短,大約在每年的驚蟄(3月22日左右)到清明(4月1日左右)這段時間,到了清明前幾天就停采了。
一年365天,白毫銀針基本只采摘10來天,再加上春季多雨,采摘的時間還要被縮短,采摘量又減少了。
因此,在這幾天里,茶農們分秒必爭,茶青采摘講究快準狠,半天也不能浪費。采摘速度再快,還是難以改變白毫銀針產量低的結局。畢竟芽頭的采摘難度,太大!
白毫銀針的十不采原則
雨天不采,露水未干不采,細瘦芽不采,紫色芽頭不采,人為損傷芽不采,蟲傷芽不采,開心芽不采,空心芽不采,病態(tài)芽不采。
采摘白毫銀針時,茶樹上的肥芽以春茶的第一、二次的頂芽品質最好。因此采用頂芽制成的成品茶,品質也是上乘的。白毫銀針極有辨識度,其外觀特點,可總結為兩個方面。
第一:一旗一槍的外形,且芽頭肥壯。
第二:身披毛茸茸的白色毫毛,銀裝素裹。
符合這兩種外觀特征的茶,稱之為白毫銀針。
制作工藝特殊
白毫銀針的制作方法比較特殊,在制作時,不用炒也不用揉,只需經過日曬或者萎凋。品質好的白毫銀針,需要等待陽光和風的自然萎凋,讓茶芽緩慢地發(fā)生變化。但在天氣上也有著嚴格要求:晴天、氣溫高、濕度低。只有在晴天采摘的鮮葉,才易于干燥,能夠加工制出上等的白毫銀針。
而在濕度較大的陰雨天,鮮葉干燥較慢,加工過程中容易產出芽綠,梗黑的次等銀針,茶農基本就可以回家休息了。此種加工工藝為純日曬,從頭到尾都有太陽的幫助,生產出的白毫銀針品質較高。
此外,還有萎凋和復式萎凋。萎凋,就是沒有太陽的情況下,把采下來的白茶放在室內攤晾起來,再用吹風機器連續(xù)吹幾天,把茶葉表面的水分吹干。至于深層的水分,就要借助微烘了。
復式萎凋,則是前兩種工藝的結合。茶青采下來,有太陽就曬,曬了一天半天的,沒太陽了,就進槽萎凋。明天又有太陽了,再接著曬。一半日曬,一半萎凋,這種做茶方式,民間稱為“復式萎凋”。
也就是說,純日曬白毫銀針是最少的,也當然是最貴的。白毫銀針產量本來就少,到了制作階段還能再分等級,可見品質高的白毫銀針有多難得了!
營養(yǎng)價值高
白毫銀針還貴在它極高的營養(yǎng)價值。論茶葉中的各種營養(yǎng)成分,白毫銀針中的多酚類、維生素、兒茶素、25種氨基酸、茶氨酸及多種礦物質的含量,都比其它茶葉含量豐富好幾倍。
白毫銀針覆滿毛茸茸的白毫,富含豐富的茶氨酸,為茶湯帶來鮮甜滋味。一杯清甜鮮潤的茶湯,相當于天然的氨基酸補充劑,能夠維持人體正常的機能運轉。
同時,白毫銀針豐富的維生素A原被人體吸收后,能迅速轉化為維生素A,維生素A能合成視紫紅質,能使眼睛在暗光下看東西更清楚,可預防夜盲癥與干眼病。而論抗氧化物質,白毫銀針的“活性酶”也較其他茶葉要高得多,在延緩衰老,降低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率等方面有重要作用。
長期飲用白毫銀針,除了提神醒腦,還能祛暑退熱,健胃護肝,有降虛火、解邪毒的作用,因此常作為藥用。此外,白毫銀針茶存放時間越長,內質物不斷轉化后,其藥用價值更高。
白毫銀針的價格降不下來,主要還是在于它的產量和對品質的要求。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的白毫銀針,跟我們人為的技術創(chuàng)造不一樣,更多的,是一種對大自然的敬畏與愛護。
茶農們趕在茶樹冒芽,日頭正好的時間,小心地摘下銀裝素裹的芽頭。茶青再經過太陽和風的照料,將水分蒸發(fā)掉,終于化身干爽抖擻的白毫銀針。
如果有興趣的話,不妨趁著即將到來的春季,去感受一下白毫銀針的魅力。?